记忆力的核心:跨领域不断地重复要记忆的内容
记忆力是衡量一个人记住事物的能力。记忆力的核心只有一个:repetitive exposure,也就是跨时间、跨领域不断地重复要记忆的内容。
跨时间容易解释,短期内所记忆的内容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衰减,必须在后续的若干个时间点上重复接触同一内容以加强印象。本质上,就是想办法把所记忆的内容从短期记忆区向长期记忆区搬运,因为长期记忆衰减得非常缓慢。就如同一个本身很弱的信号,在高本底环境下逐渐decay,我们所做的无非是不断地输入一个相同信号,让它们共振。
有的同学会问干嘛要跨领域。如果我要学英语,不是只要背单词就好了吗?如果我想玩转LaTeX,不是只要把关键字记熟就好了吗?的确,如果仅仅只是做这些领域内的工夫,同样可以把要记的给记下来。问题是,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单调、枯燥的情境中,使得原本就不轻松的记忆过程变得更加糟心。举个例子,你盯着GRE红宝书上的"abortion"在心中默念一百遍"abortion, abortion, abortion ...",说不定第二天一觉之后就还给了周公;可是如果你观看了《教父2》里面,Diane Keaton面对阿尔帕西诺声泪俱下的对白"It was an abortion! An abortion, Michael! (这就是流产!流产,Michael!)"是不是瞬间情景带入,秒速记单词?所以更多细节和情境的追加非但不会削弱记忆效果,反而有出奇制胜的效果。
跨领域记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。记忆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,而新的领域往往会使人丧失原本的注意力。比如为了学习法老王之蛇化学反应,兴致勃勃去观摩了选自.超强记忆力训练 www.xxffw.com 相关视频,结果"哇!这条蛇好酷炫"。该记的反应式完全丢到了脑后。为了记住"abortion",兴致勃勃去看教父,结果"哇!女主的贵族帽子哪里买的"。因此,跨领域记忆不必刻意为之,平时注意多吸收各方面的信息即可。
记忆力和理解力根本上是两回事。理解力是引申新知识的能力。借用图论里面的概念来说,记忆的知识是vertices,理解力就是vertices之间的edges。简言之,理解力是知识点之间的桥梁,不同的edge同时伴随有不同的cost,也就是nodes之间的"通行成本"。我个人对所谓"理解力"的锻炼持不乐观态度。在已经习得的知识点之间所建立的edge,充其量只是"伪理解力"。举例来说,当有人问到你某个问题的时候,假如答案是M。如果这种内建的桥梁越多,那么你就能从已有的graph里面越高效地往返于各个vertices之间,以一个极低的总cost,来获取组成这个答案所需的所有要素。Sounds good?
可是,这一切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:M可以从既有的graph抽取出来。或者说,M干脆就是它的一个subset。伪理解力实际上是反映了对已经记住的知识点的组合能力。然而,"真理解力"却可以从既有的graph中引申出来,搭建起新的edge,创造出超越自己认知范围的新vertices。如何提升"真理解力"?依靠后天的穷追猛打刻苦攻读,还是真的只是天赋异禀?
这里给大家一个坊间流传很久的例子,高斯在19岁尺规作图正十七边形。仅仅依靠建立已有vertices之间的edges,就可以完成类似高斯这样的开创性工作吗?我深表怀疑。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幻觉,以为自己发表出来了新的观点,原创性的研究,或者是"理解"了所学的知识。其实大体上,我们经常是记住了要记的所有要点,在潜意识里东拼西凑出了一套令人满意的答卷。好消息是,对于绝大部分课堂学习和林林总总的标准化考试来说,单凭记忆力+一点点伪理解力足以碾压。所以,少年/少女,快去创造奇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