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)
星斗其文赤子其人
他出身于水,一生恬静优雅似水,离去后魂归于水。而他的文字,与后世的读者同在,似水流淌不绝。
如果说作家是以丈字征服世界,那么,对沈从丈来说,前30
的文学创作,后30
的文物研究结出的果实,证实了自己生命的价值。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
多种,500
多万字,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之一。
在沈从文自己,无论是身外报偿还是身内所获,物质上的得失还是精神上的毁誉,从不以为意。
他一生所得收入,除维持一家生活必需的花费、社交应酬和帮助别人外,都陆陆续续花在购买书籍和陶瓷文物上。他家里曾堆满了各式各样的“
坛坛罐罐”
.家里放不下了,便随手送人,送掉后又买。解放后索性一古脑儿全送了博物馆,不仅没有索取任何报酬,连一张收条也没留下。1982
,他收到花城出版社哥来的九千多元稿费,立即凑足一万元,寄给家乡的小学,修建一栋图书楼。然而,他也有固手头无钱而发窘的时候,且不说他轻时为吃饭问题所作的种种挣扎,就是在他不再为吃饭发愁以后,每逢某项社会公益活动需要他捐赠时,他常常因拿不出钱来而发愁难过。
说起沈从文在丈坛上的沉浮,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。在这沉浮的背后,重叠着因“
历史的误会”
而带来的种种人生坎坷与痛苦。但他几乎从来不主动提及自己几十来遭遇的损害与屈辱。当别人问及他在“
文化大革命”
中的遭遇时,他只是说:“
我没有我的朋友受的冲击大,我只是要打扫茅房,那是普通的事,在家里不是也要打扫吗?”
人们常常惋惜他不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,为他在文学史上的“
失踪”
感到遗憾,为他在第二、三次文代会上,造作家身份也得不到承认感到不平,他只是笑笑:“
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。”
1978
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,沈从丈长期冷落的门庭重新变得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