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玉林
①
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,不少人会把“
解ji
è元”
错读成“
解xi
è元”
。
②
元:第一。解元:封建时代称地方(明、清指省一级)科举考试第一名。唐、宋科举制度规定,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(礼部试)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,这种地方考试称“
解试”
,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,由所在州郡发遣解(ji
è)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,称“
发解”
。这里,“
解”
取“
发遣解送”
之义,当然要读成ji
了。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,而被人称作“
唐解元”
。
③
宋元以后,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。如元·
王实甫《西厢记·
惊艳》:“
(张珙唱词)分明打个照面,疯魔了张解元。”
再如“
董解元”
。董是金代戏曲作家,生卒月、字号、籍贯均不详,因其为读书人,故人称董解元。他根据唐代元稹的《莺莺传》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《西厢记诸官调》,为元杂剧《西厢记》所本,世称《董西厢》。
④
《幼学琼林》中提到了“
解元”
:“
中状元,曰独占鳘头;中解元,曰名魁虎榜。”
与此相关的,说说“
五魁首”
。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,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。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,故称五经魁。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,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。也叫“
五经魁首”
,亦省称“
五魁”
。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“
五魁首”
就源于此。
⑤
历史上,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“
一榜九进士,六科三解元”
的盛事。所谓“
六科三
解元”
,是指明代隆庆四和万历元、四、七、十、十三中,无锡吴汝伦、顾完
成、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,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。
⑥
京剧中有一出《苏三起解》,非常有名。这里的“
起解”
指犯人被押送上路,“
解”
同样读ji
è。
⑦
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,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“
解元”
的读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