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别了,“不列颠尼亚” 》学案附答案

别了,不列颠尼亚 学案 [ 学习目标 ] 1 、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。 2 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 3 、查阅资料,自主地、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。 [ 学习过程 ] 一、课前预习 别了,“不列颠尼亚” 学案
[
学习目标]
1
、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。
2
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
3
、查阅资料,自主地、纵深地了解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。
[
学习过程]
一、课前预习
1
、新闻知识
(1
)什么是新闻?(2
)新闻的特点(3
)新闻的结构
2
、字词(包括两篇)
二、自主检查预习内容
三、整体感知文本
自读课文,思考以下问题:
交流问题1
:读了这篇新闻,你有什么样的感觉?
(扬眉吐气,大快人心——言之成理即可。)
交流问题2
:以第一段为例,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?
(自豪 喜悦 庄重 严肃)
交流问题3
: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,概括信息。请思考: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?
(体现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。)
四、鉴赏课文(合作探究)
对于香港回归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,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,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,截至1997
5
月8
日,就有778
家传媒,8423
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,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,不负众望,高人一筹,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,正是这篇《别了,“不列颠尼亚”》。
问题1
: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?
(提示: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?如:它的标题、选材角度、语言等)
问题2
:如何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?
(双关。一方面,参加高中.初中阅读答案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坐英国皇家游轮“不列颠尼亚”号离开香港,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,这是现实的场景。另一方面,“不列颠尼亚”号的离去,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,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。)
问题3
:本文中,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?(课后“研讨与练习”一)
(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,是文章的纲,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。如:提到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,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卑贱材料;而降旗的仪式,则让人联想起156
前,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。自然的衔接,使得这些卑贱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,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,与之融为一体。另外,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,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。)
问题4
:品味精炼而意蕴丰厚的语言
(1
)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“日落仪式”?
(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,被称为“日不落帝国”,喻指在它的领土上,永远都有阳光照耀。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,于1997
的7
月1
日脱离英国的统治,回归祖国,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,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。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“日落仪式”。)
(2
)课后三第1

(象征英国统治的“不列颠尼亚”号,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,构成了鲜明的对比,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。)
(3
)课后三第2
题:
(英国人从海上登陆香港,开始了长达156
的殖民统治;而如今,香港回归祖国,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又从海上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。这是现实的场景,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,把香港百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,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。)
五、自主总结:通过这篇新闻,谈谈你对这一件事的认识。
(1997
7
月1
日,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,这一天,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,它响彻寰宇,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,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!这是雪白耻辱,长民族志气,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,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,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。)

相关文章